转载自: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 微信公众号,2024年12月20日 18:02 北京
如侵权,请告知,将及时删除。
百余年来,以华侨报德善堂(泰国最为知名且规模最大的慈善救助机构)为代表的泰国华侨华人社团,在推进中泰关系的和平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早在1910年,泰国知名的华人富商兼侨领郑智勇(原名郑义丰)等12人共同倡议在曼谷唐人街的拍抛猜路创建“报德堂”(1936年改称“暹罗华侨报德善堂”,人们习惯称之为“华侨报德善堂”),以“慈善济世”为宗旨,扶助来泰国谋生的华侨华人,以及遭遇不幸的当地民众。
一方面,华侨报德善堂不遗余力地扶贫济困、赈灾恤难,多数泰国华人的先辈初到泰国时均受其恩惠。
在华侨报德善堂的参与者、支持者和捐助者中,许多人是这些华人及其后代。
另一方面,华侨报德善堂致力于施医义葬和办学兴教,先后创建了华侨产科救护医院(1940年更名为华侨医院)、华侨崇圣大学(1994年)与华侨中医院(1998年)。
如今,作为泰国家喻户晓且最具规模的慈善组织,华侨报德善堂是泰国华侨社会第一个有组织的慈善机构,迄今已有114年历史。
2022年11月,中泰两国顺应时代需要,正式宣布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对两国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慈善济世”精神的践行者
华侨报德善堂一直以“慈善济世”为本,坚持非营利经营原则,身体力行传播爱和关怀,扶助弱势群体和有需要的人。这种“慈善济世”的理念奏响了中泰两国社会的文化共鸣。
在泰国,社会各阶层充分认可华侨报德善堂的善举,踊跃向其捐钱捐物。特别是在泰国皇室、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授权华侨报德善堂处理曼谷的城市公共呼叫和救援事务,安排警力常驻善堂,并特许善堂相继开设“曼谷无线电中心”和24小时服务的“1418热线”。
一旦发生突发事故或灾情,消息会在第一时间从泰国各地传递给华侨报德善堂下设的相关部门(比如,紧急救援队、消防队和医疗队),由其派出人员协同警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不收取任何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九世国王与朱拉蓬公主于1979年5月8日,主持了华侨医院22层大楼的落成典礼。
该医院已成为泰国最为知名的一所全科医院(可用直升机执行救护工作)。
同时,华侨报德善堂十分关注在中国的赈灾救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华侨报德善堂的慈善活动;善堂已组建了“中文志愿者”团队,征招在泰国长期合法居留、中泰语流利的爱心人士。
2023年,在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开幕式暨年度中华慈孝人物颁奖盛典上,华侨报德善堂荣获“2023年度中华慈孝团体”,进一步彰显其卓越贡献。
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在泰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
时间证明,中医在治病、防病和养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华侨报德善堂下设的华侨中医院是泰国第一所,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医专科医院。
该院始终坚持传承中医药文化,以合理的价格、专业的中医医疗服务增进当地民众健康,其内科、针灸科和骨伤推拿科为泰国民众推崇。
该院不仅定期开展中医义诊活动,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还积极推动中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泰国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泰国的传播。
得益于华侨中医院多年以来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泰国政府于2000年宣布中医合法化,而泰国由此成为中国以外首个实现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
2015年,泰国政府正式实施法令,允许中医在当地开办诊所。
据统计,该国现已开设中医院及诊所800多家。伴随着中医在泰国的合法化,华侨中医院先后在泰国的春武里府和呵叻府成立分院,为更多病患提供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下,泰国华侨中医院于2018年成立了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其后,以华侨中医院为平台,中泰两国的中医药合作日益密切。
比如,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泰国卫生部、华侨崇圣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等多家机构共同创办《泰国中医药杂志》(Thailan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签约,成立远程会诊合作中心,为推动中泰两国中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三、推广华文教育的先行者
华侨崇圣大学的前身是华侨报德善堂下设的华侨医院于1942年建立的“助产学校”;1981年,升格为华侨学院;1992年,扩办为华侨崇圣大学,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九世国王御赐校名,并亲临主持揭幕典礼。
自成立以来,华侨崇圣大学在泰国积极推广华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并创下多个“第一”。
比如,该大学于1992年建立图书馆,其中文藏书量居泰国大学之首;2010年,该大学成立泰国首家汉语语言文化学院,并全面采取汉语教学;2016年,该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建中医孔子学院,成为泰国乃至东盟首家以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
在华侨崇圣大学的积极推动下,泰国已有9所大学开设中医专业。
此外,华侨崇圣大学主办的《中国语言文化学刊》(半年刊),采用中泰两种文字出版。该刊是目前泰国高校主办的唯一一份长期刊载中文学术论文的刊物。
目前,华侨崇圣大学依然是泰国高校中汉语言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一所高校,堪称推广华文教育的先行者。
结语:
2025年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在下一个50年取得更大进展。
华侨报德善堂作为泰国最具代表性的华侨华人社团兼慈善机构,不仅是“慈善济世”精神的践行者,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推广华文教育的先行者。
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华侨报德善堂及其下设机构在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值得期待。
学长/作者介绍:
陈锴,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2018)、牛津大学中国中心访问学者(2021-2022,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现为: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理事、厦门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厦门大学欧美同学会理事。